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中国教育史上( )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表。
A. 蔡元培 B. 杨贤江
C. 陶行知 D. 晏阳初
2. 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3. 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
A. 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 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C. 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 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4.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这是( )的观点。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制度教育学
C. 实验教育学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5.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这段话体现了( )的观点。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教育无目的论 D. 教师中心论
6. “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 )的德育原则。
A.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 知行统一
C. 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7. ( )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
A. 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 国家课程 D. 学科课程
8. 教学和智育是( )
A. 同一关系 B. 因果关系 C. 隶属关系 D. 交叉关系
9.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 了解学生 B. 和谐的师生关系
C. 先进的教学设备 D. 备好课
10. 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A. 语言传递 B. 直观感知
C. 实际训练 D. 探究活动
11. 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这种症状表现属于( )
A. 广场恐怖症 B. 单纯恐怖症
C. 社交恐怖症 D. 泛化恐怖症
12.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体现了( )
A. 注意的指向性 B. 注意的集中性
C. 注意的稳定性 D. 注意的分配性
13. 奥苏伯尔提出的( )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就可以以此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简化,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A. 消退说 B. 干扰说 C. 同化说 D. 压抑说
14.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基本的需要是( )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归属与爱的需要 D. 尊重需要
15. 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
A. 强调直观教学 B. 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
C.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 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16. 儿童发现塑料奶嘴需要不同的口舌活动,从而改变自己的吸吮行为以适应新环境。这是一种( )行为。
A. 同化 B. 顺应
C. 分裂 D. 语言
17. 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到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感觉自如了。这种现象是( )
A. 明适应 B. 暗适应 C. 视觉后像 D. 感觉对比
18. 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这体现的是( )的基本观点。
A. 形式训练说 B. 相同要素说
C. 概括说 D. 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19. 当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不是1?”许多同学肯定的回答是1,刘晓翔同学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这体现了发散思维的( )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D. 独立性
20. 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 )
A. 学习压力 B. 学习兴趣
C. 学习期待 D. 学习知识
21. 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 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 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 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与活动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
2. 运用复式教学时,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4. “勤能补拙”就是说性格对能力的补偿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2. 简述智育的任务。
3.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 简述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一个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得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请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对材料进行分析。
2. 小宝同学是班主任陈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就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
小宝同学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6分)作为老师你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1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解析】略。
2. C【解析】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3. B【解析】教育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新的社会价值观和婚育观,有助于接受人口教育,从而提高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与意识。从而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4. D【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人本位论者马利坦的观点。
6. D【解析】“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德育原则。
7. A【解析】略。
8. D【解析】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因此,二者是交叉的关系。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9. D【解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0. B【解析】略。
11. A【解析】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怖)、广场恐怖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旷野恐怖症(害怕路过旷野,严重时害怕路过任何建筑)、社交恐怖症(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和闭室恐怖症(害怕较小的空间)。
12. B【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
13. C【解析】奥苏伯尔提出的同化说(认知结构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之后,就可以以此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简化,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14. A【解析】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基本、原始,也是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15. B【解析】先行组织者是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6. B【解析】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
17. A【解析】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题干所述为明适应现象。
18. A【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训练和改进心理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各种官能,而改善以后的官能就能够自动地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一种官能的改进也能增强其他的官能。
19. C【解析】独特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20. C【解析】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基本成分。
21. C【解析】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以免延误时间,因此,C项的说法不恰当。
二、辨析题
1.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本质的差别。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在学科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它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每门学科的课程要根据科学的联系性、连贯性进行编制。活动课程理论是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它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2.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复式教学保持了班级授课制的一切本质特征,与班级授课制不同的是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级学生的活动。复式教学组织得好,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往往更强。
3.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随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心理健康教育越发显得迫切而重要,学校心理辅导也日益成为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拓宽和加深了学校、班级的活动领域,提高了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4.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够补偿能力的某种缺陷,“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就是说性格对能力的补偿作用。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3)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4)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2. 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具体任务有:(1)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2)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个方面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3. (1)学习材料的特点;(2)原有的认知结构;(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5)学习策略的水平;(6)智力与能力;(7)教师的指导。
4. (1)中学生情绪非常丰富;(2)中学生的情绪反应强烈,易动感情;(3)情绪理解力增强,学会运用情绪表达规则;(4)能采用有效的情绪调节手段;(5)中学生情绪的延续性较长,心境化;(6)出现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7)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 (1)材料中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学习并亲手去做菜来帮助写作文,这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②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提出去学生家吃饭,诱导学生学习做菜,调动了学生做菜的积极性,从而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这是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2)材料中的老师主要是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的。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也叫问答法。运用谈话法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教师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出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材料中教师与学生的问答过程是运用谈话法的体现。
2. (1)小宝同学出现的心理障碍是考试焦虑。
(2)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
①改变错误认知:探求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如是因为考前复习准备不足,自信心不强,还是自己的期望过高,担心临场发挥不正常,考上不理想的学校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或是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消除或降低这些焦虑源的影响。不少学生是因为脑子里存在一些对考试的不正确认知,如“一次考试决定人生的命运”“考不好无法对自己的父母交代”,而增加了对考试的畏惧感。一种解决办法是帮助学生澄清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把焦虑的具体原因写下来,然后一条一条地分析、辩驳、推翻、重塑正确的考试观。
②调整竞技状态: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考前复习,指导学生注意科学用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避免题海战术给大脑带来过度疲劳。
③掌握考试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如由易到难,切忌死绞难题,合理分配时间等。
④调控紧张情绪: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焦虑转移法、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利用对抗条件反射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使神经过敏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模拟训练法(实际模拟考试情绪,让学生切身体会)等。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